全文統計口徑說明:信通院統計口徑為核心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CCID的統計口徑是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統計口徑為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的增加值,本文使用信通院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的滲透產業規模的增加值。
產業概況
1、定義:工業互聯網
據信通院的產業范圍理解,工業互聯網存在著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只包含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型網絡、邊緣計算等融合創新帶來的全新產業領域。從廣義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基本等同于工業數字化的相關產業,其根植于傳統制造支撐體系,又融合數據感知、互聯互通、先進計算、智能分析等能力,帶來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新產業環節的誕生。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體系既包括融合形成的兩類全新產業子領域,即工業自動化、工業網絡向邊緣計算延拓形成的邊緣計算子領域,匯聚工業數據、機理模型和創新應用形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軟件子領域。也包括工業軟件、工業自動化、工業網絡、工業裝備、工業安全等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部分。
2、產業鏈剖析:網絡、軟件、設備、平臺的有機結合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可分為設備層、網絡層、平臺層、軟件層、應用層和安全體系等六大部分構成;其中:設備層是指包括智能生產設備、生產現狀智能終端、嵌入式軟件及工業數據中心,代表企業有華中數控、拓斯達、弘訊科技等;網絡層是指包括工廠內部和外部的通信,代表企業有思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興等;平臺層包括了協同研發、協同制造、信息交易和數據集成等工業云平臺,代表企業有阿里云、華為、騰訊、浪潮信息等;軟件層包括了研發設計、信息管理和生產控制軟件,是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價值的核心環節;應用層是包括了垂直行業應用、流程應用及基于數據分析的應用,代表企業有徐工信息、三一重工等;而安全體系則是滲透于以上各層中,是產業重要的支撐保障。從產業鏈劃分來看,設備層、網絡層屬產業鏈上游,應用層屬產業鏈下游,其余部分均歸入產業鏈中游。
產業發展歷程:在互聯網發展中破繭而出
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可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世紀60-80年代,實現了網絡的發明以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聯;第二階段是在20世紀90年代,實現了工業網絡協議以及操作系統的發布,以及物聯網的提出并且工業設備逐漸聯網;第三階段是在2000年初,云計算以及通信獨立架構協議的形成,并且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逐步形成;第四階段是2010年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雛形形成逐步形成;第五個階段是2020年至今,2020年5G商用時代開啟,工業互聯網進一步發展,形成工業安全、工業軟件、云計算等多個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將不斷融合,通信網絡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已經從人到人的通信發展到人與機器以及機器與機器的通信。雖然我國工業互聯網起步晚于西方國家,但其發展較為迅速?;仡櫸覈I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2010年以前的萌芽期,2010-2014年的起步探索期,以及2014年之后的快速發展時期。進入快速發展期后,2017年11月,國務院出臺《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可以視作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頂層架構,同時這也標志著發展工業互聯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核心產業穩定增長,第二產業成主戰場
根據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經濟規模分別為77439億元、8040億元和9100億元,同比實際增長分別為8.1%、13.2%。初步統計在2021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經濟規模約為1.04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約為14.4%。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經濟規模分別為2.02萬億元、2.33萬億元和2.62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分別為15.3%、12.4%。初步統計在2021年,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經濟規模約為3.04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約為16.0%。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其應用范圍已由制造業延伸到建筑、能源、交通、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并不斷向一二三產其他相關領域拓展。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我國工業互聯網對第二產業的帶動規模超過了互聯網帶動的產業總規模的50%,已成為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的主戰場。
注:此為2020年數據,2021年數據暫未公布。
2、五大核心產業之一: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
——工業互聯網的“骨骼”
工業數字化裝備是指在其工業裝備基本功能以外,具有數字通信、數字控制、智能分析等附加功能的設備、模塊或裝置,通常具有數字化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能力,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根據中國信通院相關數據測算,我國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規模由2018年的1797.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831.1億元,同比增長4.4%,該產業規模主要為裝備數字化、網絡化部分,其中主要部分為數控機床數字化產業規模。前瞻初步測算2021年中國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規模達到1911.7億元左右。
注:規模測算只計入相關裝備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部分,比例經抽樣調查、專家論證等方式得到。
3、五大核心產業之二: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
——工業互聯網的“大腦”
工業互聯自動化包含工業控制、工業傳感器、邊緣計算網關等提供數字化感知、控制、執行等能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范圍與傳統工業自動化不同,多聚焦數采、數控、分析、可視化等相關產品,伺服、減速器等工業執行部分并未列入。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測算,我國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規模由2018年的2483.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692.1億元,同比增長4.2%,該產業規模主要為裝備數字化、網絡化部分,其中高壓控制與執行所占規模最大,2020年產業規模為2307億元,在工業互聯網自動化產業中占比超過80%,是支撐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產業之一;工業傳感器(數字化)部分規模區域穩定,現階段規模已基本固化;邊緣計算產業尚處于培育興起階段。前瞻初步測算2021年中國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規模達到2810億元左右。
注:規模測算只計入相關裝備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部分,比例經抽樣調查、專家論證等方式得到。
4、五大核心產業之三: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
——工業互聯網的“神經”
工業互聯網網絡是構建工業環境下人、機、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由工業通信網關、物聯網模組、交換機、光纖接入設備等網絡設備,工業無線、專線等網絡服務,以及標識解析三部分構成。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測算,我國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規模由2018年的1402.3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089.1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30%,2020年我國以路由器、交換機、手持機和物聯模組為代表的網絡設備與終端發展迅猛,2020年產業規模為657.1億元,我國網絡產業體系完整,網絡服務發展環境較好,推動企業外網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標識解析產業實現從無到有,2018年基礎建設逐步開啟,2020年整體產業規模為283億元,約占整體規模13.5%。前瞻初步測算2021年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存量規模達到2716億元左右。
注:規模測算只計入相關裝備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部分,比例經抽樣調查、專家論證等方式得到。
5、五大核心產業之四: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
——工業互聯網的“免疫系統”
工業互聯網安全是工業生產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功能安全與物理安全的統稱。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涉及工業互聯網領域各個環節,通過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檢測評估、攻防測試等手段確保工業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對工業互聯網發展意義重大。
根據中國工信部數據測算,我國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規模由2018年的233.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92.9億元,2020年同比增長率為15.6%,其中安全防護與監測類產品成為布局終重點,規模有2018年122.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74.1億元,反映出工控安全、網絡安全等背景的安全企業將自身能力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延伸;工業互聯網安全服務市場份額在逐年提升,工業互聯網的安全運維、安全咨詢、安全培訓等服務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前瞻初步統計2021年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規模達到337億元左右。
注:規模測算只計入相關裝備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部分,比例經抽樣調查、專家論證等方式得到。
6、五大核心產業之五: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
——工業互聯網之“眼”
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是指應用于工業領域或工業場景下的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軟件,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執行、經營管理等軟件應用,以及實現邊緣連接、生產優化、資源配置等功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測算,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規模由2018年的1521.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194.9億元,2020年同比增長率達到23.0%。截至2022年5月。經濟日報數據顯示,我國國家級、行業級、企業級多層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構建,我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臺(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強安全”輕量化應用,有效降低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前瞻初步統計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規模達到2634億元左右。
注:規模測算只計入相關裝備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部分,比例經抽樣調查、專家論證等方式得到。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呈現“區域集中”特點,主要在北京、深圳以及長三角地區
從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的增速來看,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0年我國主要功能區域均保持較高增速,除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長江中游地區以外,其余重點區域均保持在10%以上,工業互聯網賦能區域效果顯著。其中,西南地區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增速最快,達到13.88%,略高于長三角地區,工業互聯網發展表現出高速而持續的動力;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12%,十分穩健,實現了工業互聯網持續穩定的增長;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工業互聯網增加值規模增速緊跟其后,分別為10.08%和10.02%,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速推進;長江中游地區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由于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工業互聯網增加值規模增速減緩,為8.69%。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初步測算,,2021年全國重點區域工業互聯網增加值規模增速進一步提升,其中西南地區尤為突出,將達到17.77%;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次之,分別達到16.38%和15.77%;京津冀地區、西北地區、長江中游地區工業互聯網增加值增速均在14%以上,東北地區也達到12.25%。
2、企業競爭:行業應用領域突出,競爭分化明顯
從軟件企業來看,工業互聯網主要代表企業有用友、東方電信等,以Saas服務轉型為戰略目標。在制造業企業中,以三一重工、海爾等企業為代表,其優勢是熟悉生產制造流程但云計算技術較為薄弱;在互聯網企業,以BAT為代表,雖然云技術領先但是缺乏專業和全面的工業知識;在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方面,華為和寶信軟件等帶領行業可以制造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平臺、應用服務等整體信息化服務,但云計算技術稍弱;此外,初創企業以昆侖數據、樹根互聯等代表企業為主,其領域專注度高,創始團隊通常來自頭部信息科技和工業企業,但資金實力較弱。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人、機、物的全面聯網,促進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與高效配置。工業互聯網正在推動制造業創新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在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軟件產業共同發展的新體系中,工業互聯網成為我國制造業在中國制造2025目標下、工業4.0時代的新的發展思路。
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臺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0年工作計劃)》等多項旨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產業支持政策。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產業支持政策的不斷落地,工業互聯網應用將進一步普及,產業發展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行業仍然是一片藍海。
我國工業互聯網布局不斷完善,且我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現,但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2、工業互聯網前景預測:工業互聯網將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考慮到工業互聯網的跨界性質,很多產業可能將會從中受益,尤其是中小軟件企業、互聯網企業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等企業、智能制造企業等。作為物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互聯網發展將會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而得到快速發展,芯片、傳感器、通信模組網絡等行業的技術進步將會帶動工業企業的新一輪效率提升,幫助電力、航空、醫療、鐵路、能源等行業提高生產率。前瞻根據近年來的相關政策以及年復合增速測算出202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經濟規模將達到2.43萬億元左右,滲透產業經濟規模將達5.39萬億元,合計為7.82萬億元。這將為智能機器人、新型工業軟件等軟硬件領域帶來發展機遇。
公司簡介
頂控科技目前有6大產品線,分別是:人機界面、運控一體機、運動控制器、Auto ICD軟件、安卓工控機和工業云/工業物聯網,基于Cortex-A8、Cortex-A17和Cortex-M7等平臺,打造小巧、強悍、精致、易用的高可靠性、高性價比的工業控制和工業信息化產品。